北京市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心近几年接待检测的人群中可以发现,14-20岁之间的年轻人占比越来越高,十四五岁的少年前来检测已不算稀奇。张彤表示,在去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期间,北京佑安医院与北京市卫计委等单位在三里屯组织的免费快速检测筛查活动中发现,接受检查的几百名大学生中,艾滋病感染率竟高达10%。而在日常的高危人群主动检测中,从年龄段上观察,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我们总的检测量平均一年在10000人次左右,其中不少人是每隔三个月、每隔半年就来检测一次。”张彤表示。实际上,在检测人群中,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检测的人群主要是男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多性伴者、共用注射器吸毒者等高危人群,而其中男男同性恋者又占据了多数。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截至去年10月,学生艾滋病感染者报告数字已超过百人的省份,包括北京在内全国已有10个,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为5个。吴尊友透露,目前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基数较青年学生报告人数虽然绝对数值并不是很高,但与往年相比相对上升幅度还是挺快的。“各省相加,每年新感染艾滋病青年学生几千人”。
男男同性传播超七成
发生性行为前多使用合成毒品
市卫计委的通报显示,去年1至10月,全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2932例,较同期增长了21.3%。其中经性传播2794例,占95.3%,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73.5%,也就是2100人左右。这些男男同性恋者的感染者多为青年,同时也是前往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主要人群。“从数量上看,学生当中的男男同性恋者前来检测的比例也不小,几乎也是目前艾滋病感染的最主要感染原因。”张彤表示。此外,一部分男男人群在发生性关系前后也会使用合成毒品,因此从感染原因上看往往比较复杂,两者存在交叉情况。
据了解,在男男同性恋当中,特别是学生群体,性行为的发生过程仓促、性伙伴的变化频繁,导致不少人对性伴侣是否染上艾滋病、是否应采取防范措施、事后自己是否染上艾滋病等情况一无所知。
保护易感人群个人隐私
目前医院允许匿名检测
为了解决部分地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此次国家卫计委与教育部联合发布的通知中提出,今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至少每半年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通报辖区学校学生艾滋病疫情情况,学校要向学生提供咨询检测点联系方式,引导有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学生主动检测。同时,学校、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要为有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学生及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行为干预、告知、随访管理及抗病毒治疗等服务。
北青报记者昨天从北京部分艾滋病检测中心了解到,在现阶段,为了保护个人隐私,针对主动前来要求检测艾滋病感染情况的人群,医院允许匿名检测,除有效的联系方式外,并不存留其他个人信息。而在初筛中呈阳性的人群,医院将通知个人前往医院进一步复核,如确认是阳性,将需要实名信息登记,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信息、家庭住址等。按照传染病管理制度,复核后呈阳性的个体信息将由检测机构上报至疾控部门,并由疾控部门联系患者治疗。
调查·高校
艾滋病检测并未纳入新生入学体检
目前,无论是在初中高中的体检还是大学入学的新生体检项目中,都不包括艾滋病的检测。而高校校医院也并没有专门的艾滋病检测设施,加之这个群体相对隐秘,所以对于学校中艾滋病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或者是同性恋人群,学校并不掌握数据。
根据市教委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分为基本项目和选择项目,基本项目包括身高、体重、实力、沙眼等,寄宿制的学生还需要检查肝功,选择项目包括血压、听力、尿常规等,并不包括艾滋病的相关检测。而高校的新生入学体检则没有详细项目的列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只列出了诸如心脏病、精神类疾病等不适合就读的专业供高校招生参考。无论是中小学的体检还是大学新生体检中都没有艾滋病的检测。
某211高校校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学校能做的就是向学生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引导学生的观念,如果学生需要做艾滋病的检测,学校可以提供检测机构的联系方式、位置等。但同时,学校也希望能够掌握校内艾滋病患者的相关数据,这些信息目前疾控部门并不会向学校通报,“知道这些并不是作为招生依据,只是学校是人员密集的聚集区,如果有此类传染性疾病,学校知道之后能采取一些措施。”
开设健康教育课 高校师资不足
对于不少高校学生来说,生理健康课作为学校的选修课之一并不陌生,防控艾滋病的知识多是课上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学校都有开设。
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从2012年2月,该校开设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选修课,每学期开设两个班,每班学生50个人,每学期上课8周共16个课时,“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选修课包括性生理、性心理、人际交往等10个左右的主题,预防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约占2个课时。8周的上课结束之后,这些上课的学生就变身为“青春健康使者”,每个人要负责向4至6名没有选修该课的学生传播健康知识,并作为课堂考核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大学生健康教育》选修课,基本能够覆盖所有在校本科生。
“我们每学期还有8到10期的‘青春健康同伴会’,每次20到30人左右,对学生进行普及讲座。”北交大校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学校会有社团的学生参与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获得资质证书之后在学校组织同伴教育的活动,以小范围的专题形式普及防控艾滋病等生理健康知识。而在一些没有专门生理健康选修课的学校,新生入学教育时也会涉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今年新生军训时,我们也专门新增加了防艾教育。”该负责人表示,在交大刚刚结束的新生军训中,校医院进行了“正视性取向,预防男男同性性传播”的相关教育,并向参加军训的新生发放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页。
不过,尽管课开起来,学生选修的热情很高,但学校也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北交大校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生理健康选修课的老师主要来自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中心、校医院的妇科以及人口计生方面的老师,对于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来说,专业老师确有不足。除此之外,高校开设生理健康课,也会有一些反对声音,“毕竟现在艾滋病还是一个敏感话题,学校专门开课,有时候会有家长反对,认为学校的引导有问题。”
警惕“防艾”教育变成“恐艾“教育
正在重庆开办青少年性教育夏令营的性教育学者方刚,昨天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不能把防艾教育和性教育画等号。现在我们的防艾教育现状是,只介绍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性侵犯,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这并不是性教育,只讲这些,很容易把防艾教育变成恐艾教育。”
方刚坦言,自上而下的防艾教育,已在大学和中学存在了多年,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一方面,各个学校会有顾虑,担心引来非议,怕外界把性教育误解为性教唆;另一方面,即使上面下了文,但文件落实层面太空,没有强制的执行机构和制度安排。有的学校即使此前有专职老师开‘大学生性教育’的全校选修课,最终也因担心‘动静大’低调地取消了。”
作为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近年来致力于培养中学性教育的专门师资,但却面对着“上岗难”的尴尬,“这些年,共有4000多名老师参加过我的培训,后续跟踪发现,目前中学开性教育课程的比例甚至都不到5%,能有100个人在上课就不错了。”归根结底,方刚表示学校和家长群体对性教育的认识还有诸多误区,“很多人觉得孩子太小没必要知道太多,又或者认为这东西不用老师教,直接百度就行了的,哪用教的。”为此,方刚呼吁,防艾教育应该注重青少年人格塑造,让他们逐渐培养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和能力,“要让我们孩子发自内心地对不好的诱惑说不,学着保护自己和他人,不是老师家长进行价值观念的强行灌输,更不能谈’性’色变。”
另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迎华今年年初发表的论文,文中提到22个学校的问卷调查显示,学校对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落实情况不容乐观,明确回答已落实相关文件的学校仅有六成左右,38.9%的大学生基本不能从父母处获得相关的指导。分别有38.6%、38.9%和35%的学生报告“很少”学习到“性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和“性道德教育”。
专家再次呼吁广大学者,引领学校、老师、家长,适当的对孩子们进行健康性教育,可以再学校开始青春期课堂, 教会孩子们科学的去面对两性,一旦发生性关系,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及时避孕。
未婚先孕,是造成流产率持续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自古以来,中国对性的态度就是非常含蓄的,常常被与一些”羞耻”、”丑陋”、”罪恶”等负面的价值观联系起来。 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家长和教师逐渐开始重视对幼儿的性教育,大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适合开展性教育的年龄是3-6岁,可见家长和教师对进行幼儿性教育的意识较强烈。但在调查了幼儿教师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后,发现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师接受过学校性教育的比例最低为0%。在家长对幼儿性好奇的回答中,仍有37.88%的家长和1.4%的教师不能正确地回答幼儿的性问题,大部分家长日常生活中没有切实实施性教育。在访谈中,教师对幼儿性教育的了解也比较片面,对许多问题虽然有自己的见解,但缺乏科学性。
近年来,青少年性侵案件不但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青少年性侵害问题的日益关注,也引发了公众对青少年性教育现状的极大担忧。调查显示,有的家长不管自己是否知道相关知识,总是回避或者搪塞孩子关于性教育的问题,甚至斥责孩子心思不放在学习上,从而导致青少年缺乏对性知识的了解,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侵害。总之,谈性色变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可能导致个人和家庭这两道极其重要的性权利防护失效,使青少年暴露在危险的、易受侵犯的环境当中。另外,现阶段学校青少年性教育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缺乏专业教师,很多学校该课程是由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自学后进行讲授,少部分学校会聘请该领域专家以讲座形式开展;其次是缺乏专业的教材和多元资源。此外,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专门课程,也经常让位于其他主要学科课程。这都使得性侵害防范教育往往只是纸上谈兵,缺少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16年发布的《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接受系统性教育的大学生比例较低,有34%的大学生未接受过学校开设的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教育或性教育相关的课程”,有56%的大学生接受过学校的相关教育。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性教育普及程度有待提高,性教育在高校中缺乏足够重视,且重点集中在生理卫生知识教育,缺乏完整的性教育。
未婚先孕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未婚先孕对于他们来说,常常感到恐俱与害羞、不知所措,特别是对于文化水平较低者,自我保护意识更差,遇上意外受孕时会选择一些不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流产手术,术前未认真做妇科检查,若有生殖道炎症者未经治疗或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经过手术干扰引起细菌的扩散,造成阴道内的致病菌进入子宫腔和输卵管,形成子宫内膜和输卵管内膜炎症,促使输卵管的管腔堵塞,若输卵管不完全阻塞则会致官外孕的发生,若输卵管完全堵塞易致继发不孕症。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可危及受孕者的生命。继发不孕症的发生,给婚姻生活带来诸多弊端,造成婚后精神痛苦和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婚姻生活质量。所以对未婚先孕现象应当高度重视.对未婚青年应普及健康教育、宣传好性知识及避孕措施。让更多人知道有问题到正规医疗保健机构诊治,以降低妇产科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还会造成很多并发症。
再某网站,一篇,写给流产没见面的孩子,的文章,就曾经自述过,作者从上学时期,到结婚,流产多大6次,身体遭到重创,几乎失去了做母亲的能力,也是悔不当初。多次流产会有什么后果。流产对女性的身体本来就又社会,多次流产,伤害数值不是基数倍增长,是程几何倍的增长,伤害会越来越大,直到身体无法负担,就彻底损坏了子宫,流产的并发症也很多,也是对身体的益中伤害,因此, 还是要避免流产。
打胎会有什么因果?报应打胎会有报应吗?一般堕胎后对谁报应?这些问题网上也有明确答案。婴灵,是人工流产、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婴儿灵魂,因父母没有帮助为他做超度,魂魄无依,无法往生,弥留现世,产生无尽的怨气恨意,故此循着血缘的磁场密码找到亲人,纠缠作祟,造成父母兄弟姐妹的伤害、意外,甚至失去生命,造成家庭的不安,社会的恐惧等。婴灵唯一生存的食粮,就是亲生母亲的元气,所以他会、也只能一直纠缠着自己的父母,直到父母给他做完超度,得以安生。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吃紧急避孕、堕胎、流产,乃是稀疏平常之事。殊不知,此类种种,皆为造孽,造孽深重,必有因果。超度婴灵去什么庙,如何超度堕胎婴儿、堕胎婴灵怎样超度、坠胎后怎样超度婴灵?
一旦产生婴灵,一定要及时去专门的婴灵超度道场—红山女神庙,扣猪龙,度婴灵,积阴德,做婴灵超度。能够亲自去一趟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能去实地,也可以在网上,搜关键词女神庙或者扣猪龙,找到女神庙这个网站,在网上完成婴灵超度。费用一般在99到499不等,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下单。流程一般是收到邮寄的猪龙符套装后,在木质猪龙符上写好宝宝的名字或者昵称、籍贯、生辰等基础信息,没有名字或者昵称的一定要给宝宝起个名字或者昵称,由妈妈(最好是妈妈,爸爸也可以)亲自扣好猪龙符,并将猪龙符寄回女神庙,由专门的负责任将写好的猪龙符供奉于女神殿内,七七四十九天后焚化,期间可敬奉猪龙香,如此便完成婴灵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