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草原篝火

女妤氏族担心沙漠风雨无常,再遇到麻烦,便不敢停留,伴着雨后清爽急急出发了。

有人边走边饮用着方才接到的雨水,真是天赐的“琼浆玉液”呀。

其实她们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在此后的日子里,虽然接连下了几场雨,但再没有发生沙尘天气。越往前走,沙地也越来越硬朗,还不时看到一从一从的绿色。草从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终于连成了一片。她们实际上已经离开了沙漠。

眼前是无边的瑞草奇花,一派“草长鹰飞碧连天”的景色。好景迷人,让人们很快地忘却了沙漠的艰险,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开始互相追逐嬉戏,采撷着五颠六色的野花,兴奋地闻着花香,或插上头顶,堆成一个大花篮……

越往前走,土地越湿润,花草也越旺盛,积水增多。草从之间的水里,经常看见各种各样的小鱼儿、泥鳅和像蝗虫一般密集的青蛙。人们边走边提这些水中生物,来不及煮食,就就干脆生吞活剥。再往草地里面走,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不断有人陷进水里,甚至越陷越深。其他人前去拉扯,也被陷下去不能自拔,最终竟被茫茫的茸地昋逝先前的高兴劲儿早已荡然无存,人们被这吃人的草地吓得肉蹰不前,莫衷一是。

女妤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应对办法,只有派八探路而行。她让几个会飞行的弟子走在前面,遇到陷脚的地方便跃起来,后面跟着的人便躲开走。就这样一边探路一边前行,速度相当缓慢,而且都提心吊胆,人人自危。

时间一长,走在前面的人终于发现了草地的秘密。遍地的青草看似似一片,其实都是一墩一墩的。只要踩着草墩子走,就不会被陷下去。探路的人把这个发现告诉大家,人们试着走起来,果真如此。虽然踩在草墩子上软乎乎的,还有些颤悠,但人却不会被陷下去。这一发现增加了人们前进的安全感,走起来也就随便多了。

这是因为草地上的草,根系非常发达,纵横绵密地交织在一起,托住了草墩子,也托住了人的压力。其实草墩子下面却是很深的水和泥浆。今天的人们把那些草墩子称作“塔头墩子”。也就是这些塔头墩子,给人们进入湿地铺平了道路排除了可能被淹没的危险,人们越来越放松,前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天黑之前,她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上。河边的地是硬朗的,是很好的宿营地地。为什么河边的地面坚硬的呢?这里面也有它的道理:因为坚硬的地方水不易通过,水都是绕着松软的地方流动、冲刷,从从所形了条弯弯曲曲的河流。说是河,其实很多地方一参便可以跨过去。小河儿宽不一,深度也不一样。深的地方绿水悠悠,看不见底。浅的地方清沏明净,一限就能看到河底那大小不等、形状不一、颜色不同的秒砾和各类游鱼。

当人们接近河边的时候,受惊的青蛙都扑通、扑通地跳进河水里,躲进水边的草从或草根下面去了。

有人说湿地里“草硕鱼肥”,一点儿也不假。河里的鱼个儿大体肥,缓缓地游动或或静卧河底。对于人类的到来,似乎无动于衷。直到人们纷纷跳下水去捉鱼,它们才惊慌失措地横穿竖窜,东躲西逃。由于鱼的数量很多,人们没费多少劲,便捉了很多,还有不少活泼可爱的青蛙,便开始生火煮食。

河边,很快就弥漫起淡淡的鱼香…

这是人们走出沙漠进入草地后,最鲜最美的一顿晚餐。

接下来的路程就顺利多了。女妤带领全族人踏墩而行,沿河而住,水源充足,食物丰美。因而她们已不再忙于赶路。

草地上的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丰富的水网。随处可住,随地而食。虽然天气变化很快,一块云彩一阵雨。但下雨对于身上无衣的古人们来说,就构不成亻什么威胁了。于是,人们停停走走,不紧不慢地行进着。回首来路,草地上已深深地留下一道曲折蜿蜒的路痕,不断地延伸着。因为人走过的地方草被踩倒,一时还恢复不起来,便留下了长长的印迹。这是人类凭着一双赤脚,在茫茫草地上踏出的路。

炎热的夏天,在迁徒族人的脚下慢慢走过去了,天气渐渐凉爽起来。不久,连天的碧草逐渐变黄,远远望去,满地摇金。只有少数的花朵还在强地竟放,企图与低温和寒潮抗争,但不久也无可奈何地枯萎了。

草原上空,似乎变得高阔宏远。雄鹰在清空中盘旋俯冲,不时有鸟兔被惊起,随随之被雄鹰那利爪抓起在空中得意地向远处飞去,不知知躲到哪里去享用了。

草原上的第一场雪,虽然没有多久便化去了,但天气却渐渐冷起来,它告诉人们,冬天到了,草原已踏进“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门槛儿了。未来得及做好越冬准备的人们,开始在朔风中瑟瑟发抖,有时只得停下来燃起篝火御寒。

要继续前进,取暖暖御寒就成了当务之急。女妤突然想起娲皇曾经讲过的“结草为衣”的故事,便让大家采集长而细软的茅草,连缀成片,披在身上(类似后来的草蓑衣)抵御风寒。晚上则钻进草堆里睡眠,白天裹着草衣赶路。

后来的几场雪便不再融化,漫天皆白,银装素裹,北风呼啸,雪花飞舞。草地的水结成厚厚的冰层,已不必再担心陷落,人们开始顶风冒雪地前进。

前进、行走、奔跑,是人们御寒寒的最佳选择。在这空旷的雪原上,不前进就有被冻死的危险。虽然准备了充足的食物,人们还能拣到一些冻饿而死的鸟免,食物尚不缺乏。唯有严寒成了人们的大敌,不时有人在塞风飞雪的啸叫声中、永远地倒在皑皑的雪地上,很快被飘落或卷起的大雪掩埋起来。

一次,女妤带领大家来到一条冰封的河边宿营。她马上叫大家动手采集野草,堆成许多堆,供人们晚上取暖或点燃篝火。有人去砸取冰块,化水煮食。饭后,很快就迎来了北国寒冬的“草原之夜”。

自那次爬虫食人事件发生后,女妤便不再用人站岗去标定方向了,而是在前进的方向上点起三雄篝火,第二天再沿火堆指示的方向前进,也不至于迷路了。
“吃一塹长一智”。人类的天性是“聪明”。

繁星点点,新月如钩。雪原的夜空,更加清邃深远。人们围绕在篝火旁取暖,接受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考验。幸好背后有厚厚的茅草呵护。

不知是人的到来,还是篝火惹眼,这时不知惊动了何方“神圣”。人们还没有完全入睡,就听见不远处传来长长的一声哀嚎。仔细分辨,这声音并不陌生,无疑是野狼的嚎叫。往常人们听到野狼的叫声,自然很高兴,因为它给人们送来了食物。但这次却有所不同,长啸过后,便传来此起彼伏,一声接一声地怪叫,夹杂着长声短调,鸣哩哇啦,异常凄厉。而且越来越近,叫声也越来越大,越来越乱。这么多狼的叫声,人们还是第一次听到。不少人已情不自禁地抓起手中的木棒,朝四周观望,寻找着要打击的目标。

昏暗的夜空,漆黑的大地,人们无法看清狼的影子。但驻地周围直到很远,都有点点亮光,已分不清是天上的繁星还是狼群的眼晴了。这时,有两个胆大的人提着木棒向最近的亮点冲过去,举棒便打。虽然挨打的狼慌忙躲闪,但周围的亮光却一齐向二人围裹上来,一阵撕打过后,便悄无声息了。等了好长时间,却未见这两个人回来。

原来,人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遇上了草原上最凶恶的狼群。冬季雪原的狼群与山林中的狼不同。它们是一呼百应,群起而攻。攻击的对象越多,狼就来的越多;它们的啸声传出去多远,就有多远的狼群赶来。任攻击的对象再厉害,也难逃厄运。这就是“好虎架不住群狼”的道理刚才出去的那两个人,还不够狼群塞牙缝、打打尖的。

为了解救先前出去的那两个人,又有十几个自持本领高强的男人拿起木棒,朝亮点和怪声扑去,又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狼大战。

凭着勇猛和顽强,他们也打倒了几只野狼。不过他们发现对付群狼与在山林中猎狼大大不同同。那狼越聚越多,很快把十几个人分割包围开来,身前身后全是狼。这个口那个一口,顾上顾不了下,顾前顾不了后,最最后连棍棒也施展不开了。没用多长时间,便有人受伤过重或被狼咬中要害而慘叫着倒下,并很快被恶狼撕裂分而食之。有几回到河边的篝火旁。身上已是伤痕累累,血迹斑斑了。

火,是人类的“救星”。

狼虽然怕火,但也不肯轻易离去。靠近火堆的狼,两只明亮的眼晴泛着绿光,死死盯着火堆前的人们,伺机发起攻击。让人毛骨悚然。

女妤让人们点起更多的火堆,把驻地照得如同白量。但野狼也仅仅后退了几步,依旧围而不去。女妤一直思索着退狼之计…

也许是夜深了了,也许是静极生风的原故,北风裹着积雪越刮越烈。女妤灵机一动,又想到了“火烧爬虫”的情景。于是她让人们把点燃的柴草,酒向顺风方向的草地上。

黄黄的衰草,厚厚的腐叶,带着呼呼的风声,迅速燃烧起来。群狼一见,开始慢慢后退。正是风助火势越燃越旺,吐着火舌向狼群扑去。这下狼群慌乱起来,开始争相奔跑。那些贪婪一点的狼,稍有迟疑走慢一步,立即被烈火包围起来,最终葬身火海。处在上风头的野狼虽然没有遭遇烈火,也被这漫天的大火吓退了。

女妤氏族,在人类的历史上,又演义了一部部“火烧狼群”的大剧。

天亮的时候风停了,大雪又飘然而至,撕棉扯被一般越下越大,烈火被大雪一点一点掩灭。人们赶到人狼大战的地方一看,倒下的狼已被大火烧熟,倒下的人只剩下几颗骷髅,身上的骨头都被狼吃掉了。这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狼性的体现。

一见烧死了狼,人们都跑过来吃狼肉,倒省去了生火烧煮。饱餐过后,又带上一些吃不完的狼肉上路而去。

在此后的行程中,她们不论白天黑夜,只要遇到狼群,便采取“燎原驱赶”的办法对付。遇到少数的狼,便联合起来围打而食,顺便解决了人们的食物来源,再也没有人受到狼的伤害。
人,最终战胜了狼。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雪化冰消,又一番冬去春来。阳光明媚,大地昭苏。草原开始退去黄衣,着起绿装。草从中已有早春的小花点缀其间了。蝴蝶又回来了,躲藏了一冬的野免也离开了巢穴,开始在草地上觅食。冰河开化了,鱼儿蛙儿又出现在清清的河水里。行进中的女妤族人,已甩掉身上的草衣,舒展开筋骨,轻装前进了。

她们打算在雨季到来之前走出草地,便顾不得留恋春色,加快了行进速度。每天都要走上几十里路程。

连续几天的辛苦奔波,河流减减少,草墩子下面的水也不见了。眼前一派草茂花繁。这里的花草已与先前大不样,变得高矮不一,粗细有别,叶子的宽窄、薄厚各不相同,花朵格外硕大鲜艳。这使人们非常高兴,都乞求女妤住下来。女妤也觉得这段时间走了很远的路,也该休整一下,便同意了大家的请求。人们得到女妤应允“袤”的声散开了,拨草导花,追蜂扑蝶,尽情地愉戏耍。

女妤也随着人们向花间草从深处走去。她她已好长时问没有这样舒心了,不觉越走越远,离开了人从。这时她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植物。高高的枝株,大大的叶子。最为奇特的是,翠绿的叶子周围是一圈金黄色的边儿。她虽然尚不知道这种植物的名字,但对这么好看的叶子早已爱不释手。她试图摘下一片叶子来,却发现这种叶子叶柄不长却很结实,费了很大力气オ折下一枝来。她反复翻弄着这片叶子,一个想法也便油然而生:结草可以为衣,而用这种叶子连成衣服不是更好看吗?

心由念起,念起手到。她开始一片一片地摘起来,边摘边把它联在一起。先是把它系在脖子上,叶片盖住了她的脖颈、肩膀和胸背,她感觉很好看。于是又摘下一些来系在腰间,像是穿上了一件“超短裙”。她自认为很美,便这样走回到人们中间。人们见到了她,立即是一阵惊喜都说她是仙女下凡凡,蜂拥到她的身边,这个捏捏那个扯扯,羡幕不已。又有人把手中的花插在她的头上,这下比仙女还仙女了。

羡幕和赞美的结果,便是模仿。人们争相寻问这叶片的来源。女妤也高兴地指给她们远方的那个地方。女人们便一窝蜂儿似地冲了过去。可是,她们找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没有发现这种叶子。她们找到的都是全绿色的没有金边儿。不过穿戴在身上,围在腰间也很漂亮。

女妤听说她们没有找到与自己一样的叶片,她不相信,因为她清楚地记得,她采摘的时候,身边的叶子都是一样的。于是便飞行过去查看,也同样没有找到,她也感到不可思议。到了第二年春天要换旧时她又去了一,又见到了并换上了。但别人去的时候依然没有找到。如此几个春秋,人们逐渐明白,这种金边儿的叶片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得到的。所以更加崇拜和热爱女妤。在她们看来,这是上天的安排,是神的旨意。不过这是后话。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人类便留下了穿“叶子裙”和“披肩”的传统。一直经历了由草叶、树叶到麻布、丝绸,甚至金、银、铜、铁、玉石的延续过程。对美的追求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同样,对生命的敬畏、对祖先的膜拜,也是根深蒂固的。那么后人筑起雄伟的红山女神庙,用来供奉超度婴灵,也就理所当然啦。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女人们开始将自己的双乳和下身保护和掩藏起来,无形中给男人们造成了探秘的诱惑和冲动。

再说女妤氏族的人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熟而生腻,便想到要离开这里。这一天,她们终于又出发了。和以往不同的是,大自然为这支长途迁徙的队伍增添了绿色,同时也赋予她们更多的美感。

一路前进,一路变化。风光无限,各有不同,美妙和新奇随时恭候和陪伴着她们。前进的速度虽然不快,但不知不觉间也走出去很远。

几番寒暑,一路路风霜。这一天有人突然指着前方高喊:“森林,森林!“

人们不约而同地朝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很远的前方出现了隐约的山地和黑郁森林的影子。

森林,是人类最初的家。

见到森林,如同现代人见到了亲人,看到自己的家门大家着、跳着、喊着、叫着,追逐着向远方的山林扑去!

超度婴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