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丧葬的雏形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苍然斑驳的古松,枝梢处已泛出鹅黄;杨柳枝头,吐出了些许嫩芽;榆树上已布满了含苞待放的榆钱;地下的小草,在枯黄的败叶中冒出了略有紫红色的毛尖。空气中荡漾着温馨。草甸子里的水塘开始解冻,还留有少许的冰棱,在春日下闪光;山涧中的冰瘤,已开始淌水。躲了冬的野兔、山雀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动物,跳跃叽喳,穿梭爬行……眼前的一切,都毫不掩饰地传递着春天的气息,都在骄慠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此时,以牛河梁为中心的薰妤氏族,人口日益增加,氏族的居所已大大延伸。向北已跨过了老哈河,向南发展到大凌河两岸,方圆八百里的山林里、河畔上都布满了氏族的草棚。还有的小氏族已开始兴建木制结构的半地下草屋。人类的居住条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自从有了麻绳以后,人们又多了一种捕获动物的手段,那就是用绳子可以套住那些行动比较缓慢的食草性动物,可以连牵带打地将它们活捉回来,牷在树上,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将它们棒杀食用。但有些动物吃断或挣脱绳索选跑的也时有发生。像野野猪,虽属食草类动物,但它的尖牙利齿,很容易将绳索咬断。所以,这些能咬断绳索的动物,为了防止其逃跑,便成了人们最先食用的动物。由于猎到的活动物越来越多,每株大树上都可能拴上几只,它们要吃草,还得有人看管喂养。于是,圣母找来大儿子春,让他带领一些氏族专门负责看管和喂养动物。21541368173902

薰春接受任务后,将这些氏族成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在山梁周围布成一个包围圈,负责看看管可能逃跑的动物,另一部分人则负责打草喂养动物。负责沿山看管的春回是薰春的大儿子。这春回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让他带领男女族人在牛河梁梁周围看管动物,没几天他就不耐烦了。于是是他开始想办法摆脱这种难熬的守候。几经思考他还真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负责守候的族人边看守边纺绳子。圣母和薰春还以为这孩子很勤奋,岂不知春回有他自己的想法。待绳子备足了,他让人们把绳索绕在树上,一棵连一棵,一道接一道地绕起来,成了一个用绳网圈起来的大围栏。这样,即使动物想跑也跑不出去了。而他呢,却去捉佐一头野牛骑上了。这野牛横乱跳,几次把他摔下来。可是他呢,每摔下来一次,就将野牛暴打一顿。

最后,野牛筋皮力尽不起来了,又被他打怕了,只好任他骑坐。他把拴在树上的绳索解开,骑着野牛满山游走,好不自在。最后他把那头牛练得像是能听懂他的话似的,他让怎样就怎样。他的做法很快让那些围山的族人学会了,人人都捉住一头野牛牛驯练起来,最后都能够自由骑坐了。没几天,牛河梁上的山林里就出现了一支骑牛的队伍。人们见野牛容易驯化,且可以供入乘坐,便集中力量猎获许多野牛,经过驯化用以驮人或驮运被打死的大型猛兽。不久,又把牛放到草甸子去放养,晚上再赶回围栏。野牛逐渐对人类有了依赖性,而且可以繁育,失去了野性,逐步由野牛变成了家牛。

春回亲自驯化了一头大青牛,性情温顺,步伐矫健善解人意,人见人爱。于是他决定把这头牛献给圣母骑坐。圣母很高兴,她骑上试了试试,果然稳当,且很听话。于是圣母把它留在圣母洞前,平时在洞前吃草,有时间就骑上它,进一步驯化。说来也怪,这青牛从来不远走,饿了自己去寻草吃,饱了就卧在圣母洞前倒嚼,还跟圣母学会了飞行本领,圣母十分珍爱。这样,圣母洞前除了两只狗又多了这头青牛。据说,这头牛后来传到圣母的后代老子的手里,老子曾骑着它路过潼关,到到西方去传道,留下了美好而又神奇的传说。老子经过修炼登上三十三天以后,把这头牛也带到了天上。老子,即人们传说中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等,成为中国道教的鼻祖。人们常说老子骑青牛尚不知这青牛是从红山圣母那里传下来的神牛。这是后话。

再说薰春,知道儿子送给圣母一头好牛,也让儿子驯一头好牛给他。春回又将自己经常骑坐的那头黄牛给了父亲。薰春也很喜欢,但这黄牛比不上圣母的青牛能跑会飞。春回告诉父亲,要让牛飞行非请圣母调教才行。于是薰春牵着黄牛去找圣母,让圣母帮助驯化,圣母也答应了。这头牛后来成为殷商时期的武成王黄飞虎的坐骑,为灭商兴周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成了一头神牛。这也是后话不表。

在圣母驯化黄牛的时候,薰春经常乘坐圣母的青牛去巡山,管理和馴养其他动物。他坐在牛背上,时而悠哉悠哉,时而奔跑飞行,十分惬意。

一天,薰春骑着青牛连跑带飞地登上一座岩石裸露的高山。看似怪石粼,但山梁与山梁、岩石与岩石之间的巴部,却是树茂草丰,下有涧水哗哗作响,上有瀑布高悬山花烂漫,绿意盎然。他正在高兴地飞行,无意间却发现处宽散的山洼草从中有一群从来没见过的大动物,长脸大嘴,两耳尖尖,细长的身子,长长的崇毛,不停地甩动着长尾。修长的四条腿,大大的四蹄。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黑色的,样子虽同,颜色不一。这是一群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物,当然是食草动物物。他决定捉住一只,带回去让圣母看看。

于是,他催动青牛,慢慢地向向那群动物接近。但那此动物很警觉,终于发现了他。轰的一声跑了,一个跑群跟着都跑,四蹄翻飞,尾巴高扬,速度奇快。薰春一见,也毫不犹像地催牛追了上去。那动物狂奔跑,薰春的牛也飞行起来猛追。只听耳边风声响,翻山越脊,不知追出就在这时,薰春拿出身上的绳索,照准跑在前面的一去多远,那群动物才渐渐慢下来。

头又高又大、浑身火红的动物抛了过去,一下子套在那动物的脖项上。那动物一惊,又拼命地跑起来。薰春也催动青牛跟着跑。不知不觉又跑出去很远。前春看着眼前山连着山,岭接着岭,没有尽头。他想,这样跑下去啥时才是个头儿,不能总跟着它们跑。想到这里,他让青放慢了速度,让那动物拉动他们跑。这样一来,那动物负重前行终于放慢了速度,喘喘着粗气,浑身冒起了热气,一步比步慢下来。奇怪的是,那群动物并没有散开,一直跟在他们周围跑,他们们快,那群动物也快,他们慢,那群动物也慢,看来是一种群体动物。

食草动物大多是群体生活,它们是靠群体的力量来抵御那些大型的食肉动物,一是靠群体的轰动效应震它们的天敌,二是靠速度快躲避天敌的侵害。但它们的能量毕竟有限。不可能无体止地跑下去。眼下,这头红马被燕春和青牛拖着终于跑不动了,最终放慢了速度甚至停了下来它身边的同类动物见到没有什么危险,自然也跟着慢下来,有的还自由自在地吃起草来。

这时,薰春反过来又骑着青牛,牵着那动物走,那动物也乖乖地跟着走,而那一群同类也都跟了过来。看来这火红的动物还是一个“头儿”呢。这也许就是“擒賊先擒”的效应吧。

返回的路上,他们来到一个山涧,涧中流水泪泪,这动物挣着去喝水,而散着的一群,已争先恐后地奔到水边去饮水了。青牛也跟了过去。看来刚才一阵猛跑,那动物和青牛都渴了。当然,春也感到嗓子冒烟。于是,他把那动物与青牛连在一起去饮水,自己则跳进河里,边洗澡边喝足了水。

洗够喝足,看来那些动物体力也得到了恢复,有的开始吃起草来。薰春洗完澡,躺在河滩的沙地上晒起了太阳。他现在已不担心那群动物会跑了,因为他知道只要青牛带着的那只动物不走远,别的动物也不会远走。想到这里,他便放心地睡着了。

当薰春醒来的时候,已是タ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天空,给百万大山和花草树木岩石都披上了缥缈的紫衣。青牛似乎已吃足了草,正卧在他的身边缓慢地倒嚼儿,那只红色动物,略带惊恐地站在青牛的身边。而那群同类动物,有的还在周围选择它们喜欢吃的草,慢慢慢吃着。有的也卧在了草从中,还有的躺在河边的沙地上打着滚,以求消除疲劳。

薰春见到这种情景,便决定在这里宿营。因为他无法知道这里离牛河梁究竟有多远。

想到这里,他拿起木棒,想打死一只动物食用,但他见到这群动物一是个头大,吃不完,二是怕把它们惊跑。于是他走进树林,打了几儿只野免,生起起火来,将野免烤烤熟,饱餐了一顿。

因为白天睡的很足,这时的春已毫无睡意。他看着眼前的篝火,初升的圆月,满天的星斗,倾听着山中各种怪鸟不时发出奇怪的叫声。身边这些动物也不断地打着响鼻围在一起,看来这群动物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他想象着牛河梁上的人们现在做什么,圣母在做什么呢?当自已带着这群动物回到牛河梁以后,圣母肯定会很高兴,氏族的人们一定会大吃一惊……当月上中天的时候,他才不由自主地渐渐睡去。

第二天,当朝霞登上山头的时候,薰春才不慌不忙地跨上青牛,带上这群动物,朝着牛河梁的方向走去。他们走的速度不慢,但一天下来仍然是山连山,岭连岭,太阳很快就下去了,他只好找到一处靠近水源的地方住下来。就这样日出而走,日没而息,一直走了五天,才远远看到牛河梁上的炊烟,眼前的山山水水也逐渐熟悉起来,他终于回到了牛河梁。

最先发现薰春和这群动物的,是守山的氏族成员,不少人跑过来,有的想抓那动物,但那动物灵巧的动作,让他们无论如何也抓不住,但又不跑远。有的还被那动物踢上一脚。人们只好跟着看,感到非常神奇。有的已飞跑上山向圣母报信去了。

山上的人们听说有这种神奇的事儿,也都涌了过来。那群动物有些惊恐、慌乱,可都围着薰春不走。薰春走到哪里,那群动物就跟到哪里。见到这般情景,围观的人们鄗啧啧称奇,认为薰春有本事,能指挥动物,挺神的。

薰春带着动物走进绳子围栏,将那红色的动物拴在一棵大树上,便牵着青牛来见圣母。而那群动物都围着大树,扬头,刨土,打响鼻,一个也不离开。

薰春见到圣母,说了带回这群动物的事儿,圣母也很惊奇。她亲自来到这群动物面前,没想到这群动物随着火红动物一声尖厉颤抖的斯鸣,都“啊啊”地叫起来。薰春也是第一次听到它们的叫声,就问圣母,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圣母说,根据它们的声音判断,这动物应当叫“马”。“啊?马!”人们都惊呼起来,指指点点地议论着……

圣母说:“这动物很有灵性,行动也快,好好驯养,大有用处!”

直到天黑下来,圆月东升,人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马群,各自去休息。

待人们都走了以后,春回却悄悄地留了下来。他爱上了这些马,比对牛更有兴趣。他慢慢靠近那匹火红马,解开树上的绳索,牵住马头作缰绳,用力向前拉,可是这马不听他的,扬着头往外挣,就是不走。春回举起手中的绳子,很很抽打。马被打疼了开始跑起来,春回紧跑几步,顺势越上马背。这马从没驮过人,于是跳起来,原地打转,横蹦乱跳,想把春回甩下去。春回一手抓住缰绳,一手抓住马鬃,任它跳跃。这马激了了,两只前蹄腾空,几乎直立起来,春回马上抱住马脖子不放。这马闹腾一阵子,没有力气了,才慢慢停下来。春回便用缰绳调整它,左拉左转,右拉右转,用双脚磕一下马肚子,马便开始向前走,这马果然有灵性性,一会便听话起来,仿佛很善解人意似的。

春回忘记了这是晚上,借着月色,操纵纵着马缰在山上转起来。时而用抓在手里的缰绳,在马屁股上打几下,那马便飞也似地跑起来。腰身一塌,一跃足有四五丈远。时而一勒缰绳,那马便停下来。春回对驯服野马有了信心,心里有了数,于是他把那马悄悄地又拴回了大树上,才回去睡觉。

第二天,春回早早地来到大树前,解下马绳,翻身骑上马背。这马虽经昨晚驯练,但开始仍不适应。经过春回的调教,慢慢顺手了。他便骑着红马沿山转起来,由慢到快,最后飞跑起来。其它马也跟在红马后面飞跑。整个山上传来了马蹄声和马的嘶鸣声,引得人们纷纷出来观看。那些男人们见春回骑在马上飞跑,都非常羡慕,忍不住为他鼓掌叫好。

此后,春回每天都骑上红马,带着马群在山上跑几儿圈,把马驯得越来越熟。春回想把这匹驯熟的红马献给圣母。圣母说:“这马性情太烈,行动太快,我用不惯,还是送给你父亲吧,因为这群马是你父亲带回来的。”

春回按照圣母的话,将红马献给了父亲。他自己又选择了一匹更高大、更烈性的铁青马驯化起来,没几天又驯熟了。春回馴马的方法,很快被氏族成员们所掌握,氏族的男人们也都一人一匹地明化起来。以后再驯马骑马就省事多了,只要骑上马背,跟着红马或铁青马走就行了。不久,薰春带回来的一群马都被馴好了,人们打猎、出巡都可以骑上马行动。人人张弓搭箭,解武扬威。他们可以骑在马上用手中的弓箭射中动物,也可以骑着马手持石刀、石斧、石锥追赶和打杀动物。一般的动物都跑不过马,不是被打杀,就是被绳索套住。狩猎的范围越来越大,收获也越来越显显著。

春回能驯化动物,在牛河梁上是出了名的,所以他的主业是驯化和管理动物。打猎的事开始由父亲带着马队出去,后来许多氏族头人也都能带队出猎了。薰春和春回父子只有在管理的动物逃跑时才飞马赶到捉回来。

在活捉回来馴养的动物中,有的可以咬断绳索跑出去有的力大可以冲断绳索,动物逃跑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防止动物逃跑,又便于集中喂养,春回动了很长时间的脑筋。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父亲出主意说,用石块垒成一道高墙,便能阻挡动物逃跑。薰春一听有道理,便发动氏族的人们出去搬石块。近处处的搬光了,又到远处去搬。而大多数石块是从猪山上搬回来的。

猪山上的石头,都是风化裂开的,有的是一层一层的,有的是一块一块的,只要用木棒撬便能撬下来。人们边搬运石块,边垒在墙上,足足用了半年时间,牛河梁上一座四万多平方米的石头城垒起来了,墙宽约二尺,高有五尺。般的动物都很难逾越了。他们把一些容易逃跑的动物都捉进石城里去喂养。更让人高兴的是,由于动物越来越多,它们竟然在石城内自然繁殖起来,出生了许多小牛、小马、小猪、小羊…

在薰春氏族的精心饲养下,牛河梁的动物饲养业得到了发展。

动物经过圈养和人工喂养,已经减少了野性,逐渐变得温顺起来。只有刚刚猎回的动物野性不改,需要经过驯化和适应。当然,那些凶猛的食肉类动物,如虎豹豺狼等,才是人们首先食用的动物。这样就更有利于饲养业的发展。

就在薰春父子把牛河梁的饲养业搞得莲遂勃勃,红红火火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一头刚刚猎回来的野牛,不服驯化,在石头城内横冲直撞,竟然撞塌一处石墙跑了。薰春让人们赶快把撞塌处重新垒起来,他自己却骑上红马追了上去。这头野牛见有人道赶,便发瘋似的跑,薰春也打马猛追。眼见快要追上了,薰薰春正拿出绳索准备甩出去的时候,前面突然出现一棵半腰折断的古松横在前面,那野牛跑到断树跟前,低头过去了。待薰春发现时想下马来不及,想飞越过去已晚了。那红马见牛钻过去了,忘了背上的主人,也飞身钻了过去,薰春被大树一撞跌下马来,当时气绝身亡。

再说那红马见背上没了主人,便不去追赶野牛,返回到薰春身边看了看,闻了闻,不见主人起来,便自己回到山上去了。

山上的人们只见马回来,不见了薰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等了很长时间还不见春的人影,便纷纷骑马去找。春回骑上铁青马,跟在红马后面,任其往前走。走出去约有二十几里路的光景,才来到那株断树前,红马到了断树前便不走了,并围着薰春的尸体转着圈子,发出悲哀的嘶鸣,人们近前一看,只见薰春横躺在树边,上半身全是鲜血,胸腔已经塌陷。

有人飞马赶回去报告圣母,圣母一惊,忧伤之情出现在脸上,她想了想,对来人说,把春的尸体抬回到山前的平地上,她在那里等候。

人们遵照圣母的吩咐,把薰春的尸体驮在马背上,回到山梁。

只见圣母已在圣母洞前约二百米处的一片平坦的草地上等候他们。

薰春,圣母的长子,是薰妤氏族第一个为牛河梁饲养业做出贡献而死去的重要族人。

人们把薰春的尸体放在草地上。这时圣母已想好了安置薰春的方法。她让人们把薰春的尸体放好,在他的身旁砌上石块,上面盖上了石板。用石块堆成尖型,即后来的“金字塔”。圣母这样做,一是是她认为石头是有灵性的,能够与天地沟通;二是可以防止野兽破坏薰春的尸体。丧子之痛痛彻心腑,虽然不想母亲对婴灵一样,但是悲痛的心情是一样的。或许那个是的女神,已经想着通过某种形式来纪念自己的孩子。像后人通过扣猪龙度婴灵,积阴德。

这就是人类最初的丧葬,并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只是在石冢前燃起一堆篝火,希冀他能与活着的人们一样,享受到篝火的光明。

由于薰春为氏族的畜牧业做出了贡献,圣母宣布薰春为氏族的“牧养之神”,并为他塑了一尊小型泥像,放在祭坛上。这当是人类最初“封神运动”的开端。

安排好薰春的事,圣母决定将氏族牧养的事交由春回管理。当然,这并不是世袭制度的开始,圣母当时主要考虑的是,春回在动物看护和驯养方面都很有能力的原故。

饲养业,终于在牛河梁上蓬勃兴起,在整个薰妤氏族大力发展起来。

牛河梁上,至今有一处石墙遗址。有人说是城墙,是氏族居住的城堡。也有人说是饲养动物的围墙。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因为在石墙遗址内,尚未发现有人类居住的痕迹。所以,应当是一个动物饲养场的可能性更大些。

超度婴灵

发表评论